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明年股市的預測
 
大行開始對明年的中港股市作展望,個人每年歲首都用年綫圖剖析及推算當年的港股,為每年的重頭戲。下面重登去年5月於《信報月刊》發表的文章,回顧多年的測市成績,供諸君閱覽。
 
並請留意明年1月4日的「年綫圖測市」研討會。
 
* * * * * * *
 
附件
均值回歸 恒指最樂觀見26350
原刊於《信報月刊》,2017年5月號
 
[節錄]
 
......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筆者開始研究本港股市的走勢,拿着自1970年起的恒生指數作種種分析,獨創一套測市系統,並寫成文章,以張公道的筆名於《信報財經月刊》發表。後經《信報》創辦人林山木(行止)先生邀約,以同一筆名於《信報》撰寫「走勢縱橫」的專欄(下稱「敝欄」),迄今三十餘年。該欄每一年初例對當年港股作一個展望,文章刊於1 月的若干個周六欄內,討論恒生指數的高、低點水平及大市走勢。
 
過去測市成績如何,個人一直無作具體統計。九十年代初,曾淵滄教授曾撰文 (1991年3月,《信報財經月刊》,題為「香港股評準確性統計」),評估全港報章專欄的測市水準,當時敝欄名列前茅,測市成績尚算合格 [表一]。適逢個人退休在即,也想回顧一下過往的測市成績。前時曾教授是以各個專欄的每天測市狀況作統計,本文將看看每年年初敝欄所預測的恒指高、低點水平,與當年的實際指數是否接近。
 

今次的統計將以最近二十年(1996至2016 年)的資料作比較,相信有一定的概括性及參考價值。
 
回顧以前,先談談股市的運行原理,並略析個人的測市系統。關於此題,讀者可參閱個人刊於2015年12月5日,《信報》的走勢縱橫專欄,題為「淺談港股運行的心得」的文章。
 
股市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如價格在上方遠遠拋離長期移動平均線之時,為大旺市或牛市;大跌市或熊市之時則價格大跌,遠遠跌離長期移動平均線。大跌後必升,大升後必跌,升升跌跌,形成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上下大幅波動。此乃源於股票的收集及派發過程,例如,熊市之時,股價低廉,大戶會施施然張開口袋大量收集股份。待牛市重臨,股價冉冉上升,大戶則暗中滲貨,而且越沽越高,一段時間後便轉入熊市周期,熊市初起時大戶或大資金可爭相拋出貨尾弄散大市。
 
正因如此,股價可能反覆大升數年,升至極高的水平,其後若干年,卻又反覆回落,在長期移動平均值上下大幅波動,形成一個個上升大浪及下跌大浪。換言之,若能捕捉下跌大浪的底部和上升大浪的頂部區間,可提供理想的入市點和理想的出貨點。
 
測市指標:250天移平線
 
長期移動平均線是一項較簡單而可行的測市指標,其中以250 天移平線(即一年線)最為常用。若指數在上方拋離250日移平線達40% 或以上,大市已十分超買,距離愈遠愈超買,投資者可考慮趁高回吐。相反,大跌市時,有機會跌離 該線約20%,甚至30%或以上,此時則可考慮吸入,因風險較低,遲些股價上 升機會較高,價格上行(獲利)幅度亦較大。
 
上述「均值回歸」的概念,與統計學上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理論相似。標準差是用來測量一組數值的離散程度,如圖一顯示,在正態分布下,距離 平均值達一個標準差的所佔比率為全部數值的68%,兩個標準差的比率則為 95%,在模型兩端即大幅偏離平均值者少之又少。如套用至恒生指數上,長期移動平均線正是此一平均值中軸,意味着大幅偏離長期移動平均線的時間應不多,大體上趨於回歸長期移動平均值,具有線性回歸(linearregression)的取向。
 
筆者的測市系統亦考慮到升跌周期的運行時間。以港股為例,一個牛市周期可為時三至五年甚或更長,一次熊市則往往於兩年內見底,若長於此期,為超級熊市。例如,恒指上一個上升周期由2003年4 月的低位8409 點,飆升至2007年10月31638點的高峰,至今仍為歷史高位。2008年10月又跌回11015點,然後反覆回升至2015年4月的28442點。
 
去年2月復跌至18319點,今年又回升至24000點以上的水平。事實證明,港股以 波浪形式運行,而且一浪接一浪向上推進(下跌浪的底部一個比一個高),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上下大幅波動。
 
應指出,每年都有一個理想的入貨點和一個理想的沽貨點,即每年的高點和低點。每年的高低波幅一般有25%或以上,一些較波動的年份,更可達35%或以上。那麼,如能在每年的低點吸入並在相對高點出貨,可獲利甚豐厚,可見捕捉一年的高點和低點水平的重要性。此為理想化的買賣行為,有時未必能準確 捕捉浪頂或浪底,操作上亦可能出現誤差。
 
敝欄過往所作的每年展望,成績如何?本文嘗試以列表形式把過去二十年,個人每年所預測的高(低)點水平與當年實際高(低)點作比較〔表二〕,若兩者相差少於一成應為可接受範圍,算是預測準確,大於此限者則屬預測錯誤,表內標示為紅色。結果顯示,個人測市準確的年份約達八成,成績算是不過不失。
預測準確的年份多為大型上落市,尤其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恒指從2009年5月至今,九成時間在18000至24000 點間浮沉,跌離或升越此一徘徊區的時間不多,有一定的運行軌跡,因而較易預測。一些測市成績差勁的年份,則為「黑天鵝」年份,因有突發的政經事件發生,使股市狂升或暴跌,大幅偏離常軌 。
 
例如: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恒指由8月的16673 點急挫至10 月的9059點 ,為當年的低點。又如2007 年,中國宣布實施港股直通車,消息受大資金追捧,大市旋即由3月的18664點,飆升至同年10月的31638 點,創下歷史新高。翌年金融海嘯爆發,恒指又由2008 年1月的27615 點,大跌至10月的11015點。此種突變,無人可預知,為人人皆測錯市的年份。
……

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



炒賣課程誤導投資者政府應規管
原刊於20181110日,《文滙報》評論

網名「火燎森」的股評人,近日捲入涉嫌誤導投資者的風波:10多名事主疑受「火燎森」的推介,於今年5月透過投資公司「天機科技」或在網上購入HE15雲端挖掘合約,後者聲稱可於910個月內回本,長遠而言能賺得可觀利潤。該投資公司還提供大額貸款給客戶作投資本金。不過簽約半年後發現,此等虛擬貨幣的收益率大跌99%,購買者皆損手。部分人懷疑受騙,到警署報案。事件引起軒然大波。
 
吹噓回報卻不提風險
 
報章及電子傳媒,為吸引讀者,刻意培育一些股評紅人,先讓他們在報章雜誌、電台或電視做股市訪問,再為他們出書教人投資,儼如「專家」。「火燎森」亦是這樣發跡的。但不是每個股評人皆講求專業操守,有時為求做生意及吸引更多學徒, 一些分析者誇誇其談,文過飾非,或不惜弄虛作假,情況令人側目。
 
例如,有位股評人於今年年初開辦投資講座,參加者可加入他的電子聊天室。他開立了一個投資組合,並承諾天天把該戶口的交易記錄發送至群組,供會員參考,為期一年。入場費為逾萬港元一位。
 
但近月有人揭發,其交易記錄造假,聲稱的回報也是虛構的,證監會收到投訴,目前仍在調查中。不少學員跟着他的操作範本去投資,卻輸掉老本,一些苦主在面書成立群組,列舉這位股評人的不當行為,令人感到世途險惡。
 
近年投資講座或課程開到成行成市,在財經網、雜誌及報章上,有很多股市講座或投資課程的招生廣告,聲稱某導師的投資組合每年平均回報達15%20%以上,也有人教炒賣期指及期權者,標榜陳小姐修畢課程後,炒賣半年內賺50萬元,黃先生4個月內賺30萬元,好像炒期指及期權,非常容易賺錢。
 
目下不少散戶急功近利,看到上述廣告,焉不垂涎欲滴?惟此類廣告包含不少吹噓成分,不宜盡信。現實一點看,散戶投資股票,只要每年回報6%7%,已算不錯;若能達到10%,屬非常理想,試看世間的股票基金,有多少隻長期有10%的年均回報?聲稱年均回報達15%20%以上者,大行何不高薪挖角,聘請他們,變成頂級基金經理呢?
 
此類教人炒期指及期權的廣告,恍如有人在澳門開賭博班,教人入賭場賭,並且大肆吹噓,修畢課程後去賭,小則可養妻活兒,大則可創業興家,但甚少告訴學員箇中存在的風險。事實上,散戶炒賣期指及期權,10人之中,只得一兩人打和或賺錢,其餘皆輸錢,此乃證監會年前做的調查結果。此輩誇誇其談說炒期指期權可大賺,豈非在吹牛?
 
炒賣班竟獲政府補貼極荒謬
 
作為商品,廣告的字眼需與現實(產品的實際效用)相符,否則將涉及虛假陳述,賣廣告者或因觸犯商品說明條例而被檢控。此等條例能否套用於投資講座或課程的廣告之上?值得監管當局研究。
 
與此相關的是,近年有傳媒機構與經紀行合作,每年在大專院校舉辦大學生投資比賽,投資組合增長最多的前三位同學可獲獎。獲獎學生的投資組合,64%為期貨期權,36%為股票。無疑此等比賽可給大學生一個學習投資的機會,但以期貨期權為主的投資組合,如同賭博,豈非鼓勵大學生未畢業便入股市賭博嗎?大學生為未來社會的棟樑,此舉對社會風氣有何影響?
 
隨着人口老化,每年都有港人退休,此等人士拿到公積金或強積金,如何理財是一門大學問。坊間的理財及投資課程良莠不齊,其中一個通病乃是,主辦者首先照顧一己的利益,即銷售產品以賺佣金,其次才考慮客戶的利益。
 
一些專家為賺學費,專門搞期指期權及短線炒賣班,以滿足一些港人賺快錢的心態,結果如上述。更豈有此理的是,此等課程竟然可獲得政府的持續進修基金作補貼,等於政府資助市民去學習炒賣,荒謬之極。
 
以上種種弊端,本人是唯一在傳媒發聲批評的金融評論員,屬曠野的呼聲,希望能引起相關政府政策局的關注。

2018年11月9日星期五



筆者前時接受《經濟一週》訪問,專訪內容請瀏覽以下網址:
https://goo.gl/zJ5P4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