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

超高樓價騎劫了整個社會

原刊於2017年11月6 日,《文匯報》評論版

 

地產業騎劫香港經濟,從以下跡象可見一斑:例如,租金佔一般商戶的營運成本比率甚高,而且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許多業主的每月按揭供款佔其收入的比例相當高等等。無疑地產暢旺,有助帶起經濟,但若然樓價顯著下跌,經濟將大受拖累,社會亦將百病叢生。 

息口上升或令樓價向下 

試想,若然樓價大跌,做了二按者將首當其衝。「二按」,是指市民把按過一次而未完成供款的物業,再加按給銀行,此舉風險甚高:因樓價顯著下跌之時,按揭成數將變相超額,他們很可能被迫還款,補回其按金差額,若然無法償還,銀行有權沒收該物業去拍賣,成為「銀主盤」。同樣情況下,做了一按者,如有能力繼續供款,則問題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利率已踏入上升周期,美國自2015年底開始加息,雖然香港迄今並未跟隨,但若然美息再升,兩地息差進一步擴闊之時,香港勢必被逼追隨。 

假若息口顯著上升,供樓者的負擔將上漲,做了二按者將百上加斤,因為二按息率甚高,這樣很容易出現資不抵債,觸發「銀主盤」湧現,有可能拖垮地產市場。屆時人人不敢買樓,許多業主卻急着沽貨,或會爭相割價求售,樓價兵敗如山倒,乃是97年金融風暴及03年沙士爆發後的寫照。 

事實上,為保護金融體系的穩健性,金管局一直嚴格限制新做物業按揭的比例,最後一次修訂為:1000萬以下的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由6成調低至5成;價值高於1000萬的物業,最高只可按到4成。鑑於上述措施行之有效,有理由相信,即使樓價跌3成以內,對本港的金融系統應不會有大影響。

現時樓價太高,保守估計,樓價至少需回落3、4成,一般市民才能負擔得來,年輕人才能買到樓。但倘若樓價這般大跌,又可能會觸發民怨,請留意:目下許多年輕人買不起樓,需要父母借錢作首期,類似事例在社會上俯拾皆是。例如筆者有位朋友,之前從事高薪工作,現為退休人士,他於退休後以數百萬元公積金給兒子作首期,購入市值逾千萬元的單位。可以想像,倘若樓價跌3成,此等家庭上下兩代皆感不快。還有一些父母把自住物業按給銀行,借錢給兒女買樓作首期,問題更嚴重。一旦樓價顯著下跌或遇上加息,兩代皆百上加斤,負擔非常沉重。如此光景,社會怎會和諧? 

近日積金局提議,容許市民在退休前提取強積金作首次置業用途,但設立強積金的目的是要保障市民的退休生活,是養老金,若然容許提前領取,讓市民在樓價高如騰雲之時買樓,恐怕是好心做壞事,後果堪虞,當局宜三思。 

樓價升跌死結難解 

凡此種種,反映了目下的樓市困局:樓價太高,許多人買不起樓,租金亦貴,社會不滿之聲響徹雲霄。但倘若樓價大跌3成或以上,回歸至一般人負擔得來的較合理水平,又可能引起民怨,屆時政府不得不出手拯救,例如取消額外印花稅等辣招、減慢興建或停建居屋及其他資助式的房屋,甚至停止推售地皮等。然則,本港的樓價豈非只可維持高企或上升,而不能回落至一般市民能負擔的水平嗎?此一死結如何解開,某程度上將決定本港的前途。 

本港加息周期即將展開,在超高樓價的背景下,若然遇上一些政經大事,例如股市暴瀉及國際風雲等,可能會觸發樓價顯著回落,各有關方面宜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