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


公開最後兩篇核心文章 
                     --- 推介新訂閱計劃

筆者自去年停寫《信報》的「走勢縱橫」專欄後,開設一個收費網站寫「新勢縱橫」,該計劃半年的訂閱期剛完結,新的訂閱由71 日開始。

現將舊計劃的最後兩篇核心文章在公眾平台公開,一方面要讓更多投資者知道,區區仍在寫港股的走勢及動向,希望吸引多些人注意;另一方面亦顯露個人的分析水準隨著年歲的增長及經驗的累積,略有長進。

由於個人寫稿純為興趣,及服務讀者,沒有金主、客戶及任何政治經濟老闆要侍奉,故此言論老實,往往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沒有廣告及其他收入,衹靠訂閱費維持運作。因而需靠公眾平台接觸其他讀者,還望原先的訂戶明白。

新的訂閱計劃細則,請看公告[ 網址:http://www.stocks-energy.com/?page_id=13652 ]715(週日)前繳費,仍可享早鳥價優惠。

無疑港股處於非常敏感的時刻,經三週的急跌後,7月上旬會有反彈,然而中期後市如何發展,至為關鍵。欲知區區的看法,請訂閱文章,謝謝。

      *       *      *      *      *      *      *

附件1:「自2月初起形成大小兩個雙頂」,2018619日,早上7時發佈

附件2:「大市甩底  恒指創今年新低」,2018625日,早上7時發佈

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


當局宜嚴防金融地產風暴
原刊於2018621日,《文匯報》評論版

近年美國聯儲局逐步上調利率,但早前鑑於本港銀行體系的資金仍然充裕,金管局決定暫不跟隨,故現時港息(尤其銀行同業之間的借貸息率)仍維持於低水平。美國聯儲局於6月13及14日召開議息會議,會後宣佈下半年將加息兩次,共一厘息,屆時港息會有上調的壓力。

本港行將跟隨美國加息,因為港元與美元掛鈎,稱為「聯繫匯率」。此一制度源於上世紀80年代,操作如下:倘若港元兌美元跌至7.85的弱方兌換保證,即1美元可兌7.85港元時,金管局便買港元沽美元;相反,如升至7.75的強方兌換保證時,則反其道而行沽港元買美元。目前一些論者認為,局方宜及早加息,不宜等到「危急」之時才實施,然而上述機制十分透明,而且一直以來行之有效。試想,若然港元未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之前,局方已貿貿然入市買港元,屆時可能會引起市場不必要的猜測或憂慮。

倘若兩地息差進一步拉闊,吸引沽港元買美元的套息活動,變相把港元推向弱方,屆時很可能觸發上述機制,變相令本地銀行體系的港元結餘減少,一段時間後港息自然會跟隨美息上升。例如,近月港匯一度轉弱,多次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機制,令金管局多次入市接錢,使本地銀行體系的結餘由近1,800億元大減至1,094億元。此等情況,令不少人擔心會否重演1998年金融風暴的光景:當時一些金融大鱷,先在股票市場上沽空股票、期指及期灌,再沽空港元,繼而大大扯高港元拆息,令股匯兩市大瀉,實行雙邊獲利。

但種種跡象顯示,重演上述情況的機會甚微,原因如下:

第一,本港財政穩健,經濟實力雄厚,外匯儲備豐厚,而且特區政府每年都有龐大的財政盈餘,即收入比支出大得多,例如2017至2018年度錄得1,489億港元的淨收益。在如斯背景下,若然有炒家要重演上述的雙邊操作,所需資金以千億港元計,難度較20年前大增。

第二,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慘痛經歷後,證監會和金管局等監管機構明顯比以前更小心提防潛在的風險。市場上誰人借出港元,誰人在期指期權市場及股市沽空,證監會和金管局都心中有數,對大空倉有監視。

例如,目前本地銀行體系結餘跌至接近1,000億元,若然炒家要沽空港元,必須向銀行借港元,方能發動攻勢。然而,本港金融市場的資金池比以前大很多,持份者亦更多元化,除了外資,還有許多內地資金,只要此等大行堅決不借出港元,欲興風作浪者亦難以得逞。此時借出港元,如同參與擾亂香港金融市場的秩序,在習主席主張維穩及嚴厲打貪的背景下,相信內地資金不敢輕率為之。

另一方面,港息上升對樓市的影響亦不容漠視。政府規定銀行體系嚴格審批按揭貸款,業主需通過壓力測試:假設市場將來加息3厘,他仍能負擔得起供樓的成本,貸款才獲批核。這是一項強而有力的防禦措施,監管部門一直在嚴防過度借貸的情況。近期就有大買家以高價購入一幢位於中環的著名商廈,涉資數百億港元,但其中有買家事後無法向銀行借到錢,最終被迫要從其他渠道以十多厘的高息借錢來埋單。

樓地按揭還有其他過度借貸的問題。例如,某業主原先從銀行只按到七成的按揭貸款,但一些發展商卻提供二按服務,額外借出餘下兩至三成的資金,由於不涉及銀行,毋須通過上述的壓力測試。同時,目下很多年輕人買不起樓,需要向父母借錢作首期,一些父母甚至把自住物業按給銀行借錢給子女作首期,一旦樓價下跌兩三成,此等家庭上下兩代皆背負沉重擔子,社會怎會和諧?

本港加息周期即將展開,在超高樓價的背景下,若然遇上一些政經大事,例如股市暴瀉及國際大事等,可能會觸發樓價顯著回落,屆時必產生極大的震盪,導致社會不穩。政府及各財金官員宜作通盤考慮,未雨綢繆。

2018年6月22日星期五


牛市高位派發   MPF宜鎖定利潤
原刊《信報月刊》六月號,「張公道投資智慧」專欄

今番港股的上升大浪已大升了一段長時間,升幅亦大,很可能已見頂或近頂(接近牛市末期)。以日中高低點計算,恒指由20162月的18278點炒起,歷時兩年餘,大升15206點,升幅達83%,牛市高點可能已在今年1月的33484點出現。過去幾個月,恒指則處於高位扯上扯落派發的階段,歷次牛市見頂,多為此種形態。

一位友人,在某大公司擔任中層管理人員,年近六十歲,出席了個人於上月舉辦的投資研討會,對筆者提出的一些現象,似乎聞所未聞,令人感到奇怪。

會上筆者指出,目下絕大多數港股基金,皆持有市值大的一些領導性恒指成分股,雖然並非每隻都持有,持貨量亦不同。例如,騰訊( 00700 )、滙豐控股( 00005 )、友邦( 01299 )、建行(00939)、中移動(00941)、工行(01398)及中國平安(02318)等7 隻股份,已佔恒指50.35% 的比重,亦即一半;若然加上中行(03988)、港交所(00388)及長和(00001)三隻,即10 隻港股已佔恒指的59.47%(約六成)的比重〔見表〕。

表:恒指成份股的比重

股份名稱
佔恒指比重(%)
1
#700   騰訊控股
10.00
2
#5     滙豐控股
10.00
3
#1299  友邦保險
8.04
4
#939   建設銀行
8.01
5
#941   中移動
5.30
6
#1398  工商銀行
4.98
7
#2318  中國平安
4.02
8
#3988  中國銀行
3.31
9
#388   港交所
2.91
10
#1     長和
2.90

上述總和:
59.47















基金偏愛7大藍籌股

緣何港股基金多偏向買賣此等股份?可能因為它們的市值大,股價基本上跟隨恒指上落,變相地亦決定了恒指的升跌,只要基金表現不跑輸恒指(或落後於大市)的表現,已算「達標」。尤其大旺市時,為免追不上大市的表現,許多基金不得不追入此等股份。

大行的推薦通常亦包括此等股份,若然基金經理不跟內部(In House)建議來操作,而選擇買賣其他股票,需向公司解釋原因。但有多少人願意這般鋌而走險不跟大隊?少之又少。試想:若然看對了,固然有表現(出風頭)的機會,但倘若看錯了,跑輸大圍,屆時可能連飯碗亦不保。

大跌市時,只要基金表現不跌得多於恒指,已算對客戶有交代。在如斯境況下,有新資金流入時,許多基金必買入此等熱門股,變相把該等股份的股價愈推愈高,令大市升得更凌厲。

文首所提及的友人,平時亦有買賣股票或債券等金融產品,出席區區的研討會後,返家開啟電腦,查看公司的公積金戶口之持股情況,赫然發現:除港股基金外,世界股票基金、亞洲股票基金及其他含有港股成分的基金皆持有若干隻上述的指數權重股。

如此資深的投資者尚且無留意此一重要事實,然則酒樓侍應、在地盤工作的工友及揸巴士的亞叔等更不會留意到。

應指出,股市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如價格在上方遠遠拋離長期移動平均線之時,為大旺市或牛市;大跌市或熊市時則價格大跌,遠遠跌離長期移動平均線。大跌後必升,大升後必跌,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上下大幅波動,形成一個個上升或下跌周期。長遠而言,增長型(股票比例較高)的基金,回報較其他基金高,但由於股市有周期性的升跌,捕捉出市或入市的時機十分重要:持有者宜在牛市升得越高時,逐步趁高回吐,沽出股票基金,轉投入低風險的基金,如以債券或現金為主、或純現金的基金,鎖定利潤。到熊市見底時才轉回增長型基金,此乃奉行高沽低買的投資守則。

目下所有港股基金皆主力吸入大市值的恒指成分股,潛伏着風險:經過一輪派發後,遇上不利的消息,基金會爭相走避,紛紛沽出股票,升至天價的股份首當其衝捱沽,股價大跌,全世界的股票基金勢必大縮水,屆時大部分市民皆受影響。

MPF年率回報甚波動

此一重要事實,從過往的強積金(MPF)表現可見一斑:積金局於2016 年發表了一份報告回顧2000 2015 年港人強積金的表現〔見圖〕,強積金每年的年率化回報甚為波動,波幅介乎-25.9% 30.1%。以2015 9 月計,約65% 強積金資產投資於股票,反映股市的表現對強積金整體回報有顯著的影響。例如: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恒指最低跌落10676 點,同年強積金整體回報亦急跌至-25.9%,換言之,大跌市將影響大部分市民的「荷包」,各位宜察看目前大市正處於長期走勢周期的哪個位置,未雨綢繆。

圖:20002015年強積金制度年率化內部回報率



資料來源:《積金局通訊》第22期,20163 月出版。

以港股為例。今番港股的上升大浪已大升了一段長時間,升幅亦大,很可能已見頂或近頂(接近牛市末期)。以日中高低點計算,恒指由2016 2 月的18278 點炒起,歷時兩年餘,大升15206點,升幅達83%,牛市高點可能已在今年1月的33484 點出現。過去幾個月,恒指則處於高位扯上扯落派發的階段,歷次牛市見頂,多為此種形態。

此外,若然細察一些領導性股份的走勢,會赫然發現,在過去數月,它們都在高位上落,一些在歷史性高位,一些則在過去幾年的高位,大部分股價遠遠拋離長期移動平均價。根據「均值回歸」理論,如此市況已埋下稍後大幅回落的種籽:股價向下跌回長期移平線的水平。

在目前的市況,股票基金的表現仍應不俗,其賬面值前時已大升,縱然近月有所回落,但應仍有好表現,基金或強積金的持有者,應否考慮在今年餘下的時間,抓緊機會,減持股票及股票基金,起碼將一部分資金轉投入較低風險(股票比重較低)的資產類別?此舉可能對保存閣下的財富甚有裨益。

2017 年恒生指數狂升,由1 月的日中低點21883 點,躍升至年底的收市指數29919點,故去年港人的強積金表現亮麗,全年錄得22%的回報,股票基金則為34%。但踏入2018年,由於股市波動,3 月份港人的強積金,每人蝕3933 元,首季則蝕363 元。各位可思考一下,假設到年底時恒指收於24000 點的水平,閣下的強積金回報將較去年同期下跌多少?

2018年6月21日星期四


2018621  《特殊收市短評》  港股正式甩底

港股非常「唔掂」,恒指將甩底向下滑,明天的低點跌落29029之下,機會極高,亦即會跌穿2月的低點,向下找尋2018年的新低點。事實上,今天的收市指數已率先跌穿2月的29459點,形勢大大不妙。

奇怪的是,今天仍然有不少股評叫人趁低吸入,或大聲說個市跌不下去。本欄今番又獨豎一幟,早已一再提出警告… … …

個人的投資通訊現正推行新的訂閱計劃,在這裡賣一賣廣告。新計劃由71 日開始,為期一年,早鳥價(凡於630日或前繳款)享折扣優惠,訂閱費為$4160,訂閱半年(201871 日至1231)$2600。新的銀行戶口已開通, 
銀行戶口名稱:周全浩(張公道)股票咨詢公司  [英文名:LARRY CHOW STOCKS CONSULTANCY COMPANY]恒生銀行戶口號 788-771038-001

訂戶現時可用PAYPAL繳費,一年訂閱費為$4347(附加多少額外手續費),半年訂閱費為$2717。各位亦可往恒生銀行,直接轉帳入我們的戶口。請把入數紙上傳至http://www.stocks-energy.com/?page_id=13652 ,裡面詳細說明註冊及繳費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