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

股市危機反映本港缺少客觀獨立股評

原刊於2018年10月26日,《文匯報》評論版

今年的港股由1月26日的33,154點,經近10個月的反覆回落,最低跌至10月11日的25,266點,大跌24%,但很多股份的股價卻蒸發了三、四成以上,例如騰訊(0700)由476.6元大跌44%至265元、舜宇光學(2382)由174.9元大挫60%至69.25元、吉利汽車(0175)由29.8元大跌57%至12.84元、及建行(0939)由9.39元下跌36%至6.02元。 
大戶飽食遠颺 股市面目全非 

由於不少港股的估值低,即市盈率(P/E)及市賬率(P/B)亦低,不少人認為值得低吸。例如,一些業界人士(如經紀行、投行及基金業界人士)由年初起一直看好港股,年初時甚至有人看恒指今年會見40,000點,結果如何,已有答案。 

其後恒指從1月高位下跌,其間有很多分析者認為大市將有強力反彈,跌落29,000、28,000以至26,000點時,皆充斥反彈之聲。此等評論間接鼓勵街外人入市接貨,手上有貨者亦不會大量沽售,欲等大反彈時才沽,結果上述人士皆重重被困。 

投資者需明白,股市乃大戶收集及派發的過程:以今番升市為例,港股於2017年一整年大派發,不少重磅藍籌股的股價狂升若干倍,例如吉利汽車(0175) 由2017年1月的7.39元飆升4倍至2017年11月的29.8元,又如平保(2318)由2017年1月的38.65元躍升2.5倍至2018年1月的98.65元;其他股份如建行(0939)及友邦(1299)等亦於 2016年低位躍升逾倍。 

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港股的成交量十分龐大,此一現象,反映有大量股份於高價區間已轉手,即從大戶戶口轉移至街外人手上。完成派發後,大戶飽食遠颺,不少股價跌得面目全非,於高位接貨者則深深受綁,乃是目下的寫照。 

港股末季踏入第三周,恒指跌至25,000點的邊緣,不少論者指港股已經見底,認為末季指數可升回29,000點,以至30,000點以上。但筆者的看法較保守,認為目下的反彈為時不會長,彈完會再跌;反彈的幅度亦不會大,目前絕非吸入作長線投資的最佳時刻。下文將從股市的運行規律及客觀環境兩個因素作分析。 

從股市運行規律看,大市必需經一輪漫長的下跌,讓貨源流回強者(大戶)之手,大戶收夠貨後才再玩下一個回合,新一輪牛市方誕生,乃是股市的一條鐵律。熊市時各類股份會參差見底,即於不同時間見出底價。但見底後會在低位反覆上落一段長時間,其間大戶大量收集,收夠貨才再玩上。由於大戶收集需時,即使投資者夠實力,過早入市並無着數,除非閣下夠韌力,願意長時間捱價則另作別論。 

從當前客觀環境看,存在不少隱憂: 

一、現時人人都說,中央政府行將入市救市,利好A股。中央政府欲穩定股市,避免影響金融大局,是可理解的,但不要以為A股必會因而掉頭大升,蓋穩住大市不等於要把它托升。若要穩定大市,中央政府可加強執法,已收阻嚇作用,如令非法沽空者急速補倉等。 

二、現時美股在接近高位的頂部徘徊,乃是牛市見頂的常態:大市在高價區間扯上扯落大派發,將來一旦踩落,跌幅會十分驚人。屆時美股顯著下跌,港股能獨善其身嗎? 

三、世界風起雲湧,潛伏着不少地緣政治危機,例如,中美貿易戰、美國與俄羅斯及伊朗的關係、以及英國脫歐等問題;若然爆出黑天鵝事件,或會觸發新一輪環球金融風暴。

四、本港樓價轉勢向下的跡象越來越多。若然港息一再向上調升,對樓市將有何影響?值得思量。 

風高浪急勿輕率入市 

目前港股風高浪急,投資者應了解上述股市運行的鐵律,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護閣下的財富,切勿輕信業界之言而輕率入市。一些業界人士為着自身的利益,任何時刻都有產品推介給客戶,目的是要做生意,但此等產品是否適合客戶,以及當時是否合適的買入時機,並非它們優先考慮的重點。 

一直以來,本港缺少客觀而獨立的股評,少照顧受眾的利益,而多偏向業界的利益。傳媒與股評人的關係複雜,若然股評人的說話不中聽,不符合廣告客戶的利益,或會影響傳媒的廣告收入,故客觀而獨立的股評甚少「地盤」可供發聲。

一般散戶接觸不到正確的理財概念,或只知皮毛,例如聽信「專家」之言,效法畢菲特的長線投資,但不知此中涉及複雜的心理因素,例如在經歷熊市時,眼見自己持有的股票價格大散,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如斯沉重的壓力呢?加上散戶多急功近利,喜歡索取股票號碼(「貼士」),正中大戶下懷。 

個人以「張公道」的筆名在網上寫投資通訊,提供客觀而獨立的股評,希望略盡綿力,填補上述的空缺。(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並非本報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18年10月24日星期三

股海 44 載滄桑 歷史不斷重演
原刊於《信報月刊》10月號,「張公道投資智慧」專欄
1974年8月10日,筆者在美國讀完研究院坐飛機返抵香港;在美國坐的士往機場途中,聽到時任總統尼克遜因「水門事件」辭職,由副總統福特接任,其後福特特赦尼克遜。如今特朗普這位狂人總統,醜聞不斷,最終會否走回尼克遜的舊路,引咎辭職,由副總統彭斯接任,然後特赦?
太陽底下無新事,蓋千古人性無變,歷史不斷重演。金融市場的跌宕起伏亦如此,周期理論有其歷久常新的一面。
1973年股災:指數大插九成
筆者回港那年,正值本地經濟從高峰回落的階段:1960年末至1970年初,香港經濟騰飛,本地生產總值連續多年錄得高速增長,股市十分暢旺,恒指節節上升。直至1973 年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布蘭特(WTI)油價由1973年中的每桶2.5美元,飆升至1974年首季的11美元,漲升四倍。油價急升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包括香港),股市亦受累;本港恒指由1973年3 月1700 點的高位急挫,期間不斷有人入市撈底,繼而被綁,當時無人想到是次乃超級熊市,最終指數大插九成至1974 年底的150點才真正見底,是港股史上殺傷力最強大的一次熊市。
其時一些持重貨者眼見手上的股份股價暴跌,精神飽受摧殘,最終要入精神病院。最經典的例子為「香港天線」:1972 年末有隻新股上市叫「香港天線」,由中大一位電腦系教授與友人創辦,他們聲稱「發明」了一種可接收電視訊號的家用天線,消息傳出後,該股由上市價1 元於6 星期內飆升九成至30 元的天價。後來傳媒揭發該產品只是一根普通鐵線,並非重大發明,股價急跌至停牌,不久公司更倒閉清盤,持有該股的人皆血本無歸。當時有人戲言:買了香港天線便會輸到「黐線」,要入青山(精神病院)。
現時中外眾多科網、人工智能、新能源及生物科技股,其中亦有「香港天線」的品種,遲早必有股民受害。
返港找到工作後,由於先父母皆有買賣股票,個人於1974 年末首次接觸港股,在中環恒生信託公司(直屬恒生銀行)開了一個股票戶口,作買賣之用。猶記得當時有些股民聚集於銀行之內,高談闊論。有七十多歲的長者介紹人買滙豐,認為該股殖息率達七厘,值得買,並云滙豐不會執笠,如果滙豐執笠,香港亦將「陸沉」。近日港股風雨飄搖,滙豐似欲向60 元的水平滑落,有評論員宣稱,屆時滙豐有近七厘息,不怕買,令區區回想到1974 年底的一幕。
1974年1.2元低撈和記
個人於1974 年12 月買下人生第一隻股票──和記,該股先後經過改名及合併等,成為現時的長和(00001);筆者於該股跌至1.20元時買了兩萬股,機緣巧合下,正是港股跌得極低殘,恒指接近150 點之時,當時很多人不敢入市,事後回顧乃是最佳的買貨時機。其後筆者每股賺了幾角便全數沽出。
屈指一算,若然當時採用畢非特式投資法,即吸入後長揸不放,一直持有至今,應有可觀收入:該股現價為90 元左右,過去數十年曾供股及改組等,加上每年所收的股息,估計這兩萬股舊和記現在應值數百萬元,市值翻了數百倍。
理論上只要散戶夠定力,期間不怕股價大波動,上述投資法是可行的;但在經歷大跌市或熊市時,眼見自己持有的股票價格大散,又有多少人能承受如斯沉重的壓力呢?
甚少散戶能真正長揸
甚少散戶能真正長揸,除非所持有的股數非常少。以港鐵(00066)為例,如於上市時抽到一手,每手為1000 股,當年上市價為9.38元,即買入一手的成本不足一萬元,由於金額細小,散戶通常不介意揸耐些。筆者就有一些親友自它上市以來抽到一手並持有至今。持貨較重者則較難做到,例如持有10萬股港鐵者,以目前的市價68元計算,涉資巨大,絕大多數人恐怕早於多年前港鐵升上20或30元時已回吐,鮮能持有至今。
1975 年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香港亦大受打擊。同年一位在美國認識的同學返港工作,他喜歡教書,並取得教育碩士學位,但結果寫了四百多封求職信才找到一間津校的教席,當時一職難求,其苦況可知。後來在該校認識到現任太太,同為教師,二人於1980 年結婚,並於1981 年花了36 萬元在沙田第一城買了一個600 多呎的單位,當時本港樓價升至頂峰,友人是摸頂買樓。
1982 年中英談判陷入僵局,「九七問題」觸發本港樓價大跌,加上美國聯儲局時任主席伏爾加大幅加息,以壓抑通脹,令本地供樓利率曾一度升至二十多厘,友人供款供到上氣不接下氣,吃盡苦頭。幸而他們夫婦為津校教師,收入穩定,能咬緊牙關渡過最壞的時刻。
由1970 年代末起,個人開始有興趣研究股市的升跌,每周抽一些時間記錄及分析恒生指數,利用移動平均數、升跌韻律、指數的波動幅度、季節性因素以及基本因素如P/E 及殖息率等,探討港股的升跌。
可能由於筆者本業為能源研究,需採用大量數據,因而對於任何數據的變動,例如方向及變速等,具特別敏感度。時常接觸恒指,久之產生濃厚的興趣,蓋此一研究既有實用價值(作買賣的參考),亦能滿足好奇心。大概由1983 年開始寫成若干篇數千字的長文,統計分析恒指的一些特性,於《信報月刊》發表。文章雖粗疏,但亦為全港第一代分析恒指特性的先驅,其後不斷研磨改進,終成目下的測市系統。
此為純建基於恒指資料的系統,而且區區乃獨立人士,分析的目的是自用,發表之時是根據系統的眾多訊號,清心直說,毫不受任何人或勢力影響。四十年建立起一套系統,在本港的股評界,算是別樹一幟,薄有名聲。
股市暴瀉或觸發樓價回落
筆者浮沉股海數十年,由1974年12 月至今,看着港股經歷過多少個牛市及熊市,令人唏噓,也悟到一點投資智慧:人生充滿跌宕起伏,風雲變幻,樓價和股價的走勢變幻難測,大升時可升到你不信,大跌時又可跌至面目全非。
回說樓市,1981 年本港的供樓利率為20多厘,現在則為2至3厘,超低息環境是近年本地樓價大幅攀升的主因之一。目下樓價已升至天價,本港加息周期又展開在即,若然日後遇上一些政經大事,例如股市暴瀉及國際大事等,會否觸發樓價顯著回落?值得思量。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目下業內幾乎無人覺得樓價會跌,認為它長升長有者則甚多。世上真有只升不跌的資產嗎?區區尚未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