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

股市危機反映本港缺少客觀獨立股評

原刊於2018年10月26日,《文匯報》評論版

今年的港股由1月26日的33,154點,經近10個月的反覆回落,最低跌至10月11日的25,266點,大跌24%,但很多股份的股價卻蒸發了三、四成以上,例如騰訊(0700)由476.6元大跌44%至265元、舜宇光學(2382)由174.9元大挫60%至69.25元、吉利汽車(0175)由29.8元大跌57%至12.84元、及建行(0939)由9.39元下跌36%至6.02元。 
大戶飽食遠颺 股市面目全非 

由於不少港股的估值低,即市盈率(P/E)及市賬率(P/B)亦低,不少人認為值得低吸。例如,一些業界人士(如經紀行、投行及基金業界人士)由年初起一直看好港股,年初時甚至有人看恒指今年會見40,000點,結果如何,已有答案。 

其後恒指從1月高位下跌,其間有很多分析者認為大市將有強力反彈,跌落29,000、28,000以至26,000點時,皆充斥反彈之聲。此等評論間接鼓勵街外人入市接貨,手上有貨者亦不會大量沽售,欲等大反彈時才沽,結果上述人士皆重重被困。 

投資者需明白,股市乃大戶收集及派發的過程:以今番升市為例,港股於2017年一整年大派發,不少重磅藍籌股的股價狂升若干倍,例如吉利汽車(0175) 由2017年1月的7.39元飆升4倍至2017年11月的29.8元,又如平保(2318)由2017年1月的38.65元躍升2.5倍至2018年1月的98.65元;其他股份如建行(0939)及友邦(1299)等亦於 2016年低位躍升逾倍。 

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港股的成交量十分龐大,此一現象,反映有大量股份於高價區間已轉手,即從大戶戶口轉移至街外人手上。完成派發後,大戶飽食遠颺,不少股價跌得面目全非,於高位接貨者則深深受綁,乃是目下的寫照。 

港股末季踏入第三周,恒指跌至25,000點的邊緣,不少論者指港股已經見底,認為末季指數可升回29,000點,以至30,000點以上。但筆者的看法較保守,認為目下的反彈為時不會長,彈完會再跌;反彈的幅度亦不會大,目前絕非吸入作長線投資的最佳時刻。下文將從股市的運行規律及客觀環境兩個因素作分析。 

從股市運行規律看,大市必需經一輪漫長的下跌,讓貨源流回強者(大戶)之手,大戶收夠貨後才再玩下一個回合,新一輪牛市方誕生,乃是股市的一條鐵律。熊市時各類股份會參差見底,即於不同時間見出底價。但見底後會在低位反覆上落一段長時間,其間大戶大量收集,收夠貨才再玩上。由於大戶收集需時,即使投資者夠實力,過早入市並無着數,除非閣下夠韌力,願意長時間捱價則另作別論。 

從當前客觀環境看,存在不少隱憂: 

一、現時人人都說,中央政府行將入市救市,利好A股。中央政府欲穩定股市,避免影響金融大局,是可理解的,但不要以為A股必會因而掉頭大升,蓋穩住大市不等於要把它托升。若要穩定大市,中央政府可加強執法,已收阻嚇作用,如令非法沽空者急速補倉等。 

二、現時美股在接近高位的頂部徘徊,乃是牛市見頂的常態:大市在高價區間扯上扯落大派發,將來一旦踩落,跌幅會十分驚人。屆時美股顯著下跌,港股能獨善其身嗎? 

三、世界風起雲湧,潛伏着不少地緣政治危機,例如,中美貿易戰、美國與俄羅斯及伊朗的關係、以及英國脫歐等問題;若然爆出黑天鵝事件,或會觸發新一輪環球金融風暴。

四、本港樓價轉勢向下的跡象越來越多。若然港息一再向上調升,對樓市將有何影響?值得思量。 

風高浪急勿輕率入市 

目前港股風高浪急,投資者應了解上述股市運行的鐵律,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護閣下的財富,切勿輕信業界之言而輕率入市。一些業界人士為着自身的利益,任何時刻都有產品推介給客戶,目的是要做生意,但此等產品是否適合客戶,以及當時是否合適的買入時機,並非它們優先考慮的重點。 

一直以來,本港缺少客觀而獨立的股評,少照顧受眾的利益,而多偏向業界的利益。傳媒與股評人的關係複雜,若然股評人的說話不中聽,不符合廣告客戶的利益,或會影響傳媒的廣告收入,故客觀而獨立的股評甚少「地盤」可供發聲。

一般散戶接觸不到正確的理財概念,或只知皮毛,例如聽信「專家」之言,效法畢菲特的長線投資,但不知此中涉及複雜的心理因素,例如在經歷熊市時,眼見自己持有的股票價格大散,有多少人能承受得了如斯沉重的壓力呢?加上散戶多急功近利,喜歡索取股票號碼(「貼士」),正中大戶下懷。 

個人以「張公道」的筆名在網上寫投資通訊,提供客觀而獨立的股評,希望略盡綿力,填補上述的空缺。(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並非本報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