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星期一


明年股市的預測
 
大行開始對明年的中港股市作展望,個人每年歲首都用年綫圖剖析及推算當年的港股,為每年的重頭戲。下面重登去年5月於《信報月刊》發表的文章,回顧多年的測市成績,供諸君閱覽。
 
並請留意明年1月4日的「年綫圖測市」研討會。
 
* * * * * * *
 
附件
均值回歸 恒指最樂觀見26350
原刊於《信報月刊》,2017年5月號
 
[節錄]
 
......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筆者開始研究本港股市的走勢,拿着自1970年起的恒生指數作種種分析,獨創一套測市系統,並寫成文章,以張公道的筆名於《信報財經月刊》發表。後經《信報》創辦人林山木(行止)先生邀約,以同一筆名於《信報》撰寫「走勢縱橫」的專欄(下稱「敝欄」),迄今三十餘年。該欄每一年初例對當年港股作一個展望,文章刊於1 月的若干個周六欄內,討論恒生指數的高、低點水平及大市走勢。
 
過去測市成績如何,個人一直無作具體統計。九十年代初,曾淵滄教授曾撰文 (1991年3月,《信報財經月刊》,題為「香港股評準確性統計」),評估全港報章專欄的測市水準,當時敝欄名列前茅,測市成績尚算合格 [表一]。適逢個人退休在即,也想回顧一下過往的測市成績。前時曾教授是以各個專欄的每天測市狀況作統計,本文將看看每年年初敝欄所預測的恒指高、低點水平,與當年的實際指數是否接近。
 

今次的統計將以最近二十年(1996至2016 年)的資料作比較,相信有一定的概括性及參考價值。
 
回顧以前,先談談股市的運行原理,並略析個人的測市系統。關於此題,讀者可參閱個人刊於2015年12月5日,《信報》的走勢縱橫專欄,題為「淺談港股運行的心得」的文章。
 
股市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如價格在上方遠遠拋離長期移動平均線之時,為大旺市或牛市;大跌市或熊市之時則價格大跌,遠遠跌離長期移動平均線。大跌後必升,大升後必跌,升升跌跌,形成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上下大幅波動。此乃源於股票的收集及派發過程,例如,熊市之時,股價低廉,大戶會施施然張開口袋大量收集股份。待牛市重臨,股價冉冉上升,大戶則暗中滲貨,而且越沽越高,一段時間後便轉入熊市周期,熊市初起時大戶或大資金可爭相拋出貨尾弄散大市。
 
正因如此,股價可能反覆大升數年,升至極高的水平,其後若干年,卻又反覆回落,在長期移動平均值上下大幅波動,形成一個個上升大浪及下跌大浪。換言之,若能捕捉下跌大浪的底部和上升大浪的頂部區間,可提供理想的入市點和理想的出貨點。
 
測市指標:250天移平線
 
長期移動平均線是一項較簡單而可行的測市指標,其中以250 天移平線(即一年線)最為常用。若指數在上方拋離250日移平線達40% 或以上,大市已十分超買,距離愈遠愈超買,投資者可考慮趁高回吐。相反,大跌市時,有機會跌離 該線約20%,甚至30%或以上,此時則可考慮吸入,因風險較低,遲些股價上 升機會較高,價格上行(獲利)幅度亦較大。
 
上述「均值回歸」的概念,與統計學上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理論相似。標準差是用來測量一組數值的離散程度,如圖一顯示,在正態分布下,距離 平均值達一個標準差的所佔比率為全部數值的68%,兩個標準差的比率則為 95%,在模型兩端即大幅偏離平均值者少之又少。如套用至恒生指數上,長期移動平均線正是此一平均值中軸,意味着大幅偏離長期移動平均線的時間應不多,大體上趨於回歸長期移動平均值,具有線性回歸(linearregression)的取向。
 
筆者的測市系統亦考慮到升跌周期的運行時間。以港股為例,一個牛市周期可為時三至五年甚或更長,一次熊市則往往於兩年內見底,若長於此期,為超級熊市。例如,恒指上一個上升周期由2003年4 月的低位8409 點,飆升至2007年10月31638點的高峰,至今仍為歷史高位。2008年10月又跌回11015點,然後反覆回升至2015年4月的28442點。
 
去年2月復跌至18319點,今年又回升至24000點以上的水平。事實證明,港股以 波浪形式運行,而且一浪接一浪向上推進(下跌浪的底部一個比一個高),在長期移動平均線上下大幅波動。
 
應指出,每年都有一個理想的入貨點和一個理想的沽貨點,即每年的高點和低點。每年的高低波幅一般有25%或以上,一些較波動的年份,更可達35%或以上。那麼,如能在每年的低點吸入並在相對高點出貨,可獲利甚豐厚,可見捕捉一年的高點和低點水平的重要性。此為理想化的買賣行為,有時未必能準確 捕捉浪頂或浪底,操作上亦可能出現誤差。
 
敝欄過往所作的每年展望,成績如何?本文嘗試以列表形式把過去二十年,個人每年所預測的高(低)點水平與當年實際高(低)點作比較〔表二〕,若兩者相差少於一成應為可接受範圍,算是預測準確,大於此限者則屬預測錯誤,表內標示為紅色。結果顯示,個人測市準確的年份約達八成,成績算是不過不失。
預測準確的年份多為大型上落市,尤其2008 年金融海嘯爆發後,恒指從2009年5月至今,九成時間在18000至24000 點間浮沉,跌離或升越此一徘徊區的時間不多,有一定的運行軌跡,因而較易預測。一些測市成績差勁的年份,則為「黑天鵝」年份,因有突發的政經事件發生,使股市狂升或暴跌,大幅偏離常軌 。
 
例如: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恒指由8月的16673 點急挫至10 月的9059點 ,為當年的低點。又如2007 年,中國宣布實施港股直通車,消息受大資金追捧,大市旋即由3月的18664點,飆升至同年10月的31638 點,創下歷史新高。翌年金融海嘯爆發,恒指又由2008 年1月的27615 點,大跌至10月的11015點。此種突變,無人可預知,為人人皆測錯市的年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