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星期三


 文章分享:以年綫圖探測股市底點

 原刊於《信報月刊》,2022年11月號,張公道投資智慧專欄

 

月綫圖為股市分析的一項重要指標,十二個個月組成一年,故此年綫圖源於月綫。一個月或一年究竟是形成先低後高,還是先高後低,對走勢影響極大。在全港的分析者中,個人為首創使用此指標的先驅。

1970年開始,港股曾出現若干次連續數年先高後低的大跌市型態,包括(1) 1981-1982-1983的三年(2)1997-1998-1999-2000-2001-2002的六年(此次1999年曾出現大反彈)(3)2018-2019-2020-2021-20222019曾出現反彈)的五年。

三次大跌市都與政治及金融風暴有關。1981-1983那一次牽涉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主權的談判;1997-2002那一次初因亞洲金融風暴引致,其後科網股爆破,繼

而香港爆發沙士疫症;由2018年開始的一次,由美國無端對中國貨徵收額外關稅,跟着香港爆發黑暴運動,中央政府通過國安法止暴,同一時間舉世被疫症蹂躪。

正因為連續數年先高後低,亦即下跌,才會跌得如斯慘烈。那末,月綫圖的長期走勢反映, 跌市將跌至那個水平,以及底點何時出現?

請留意下列各點:1. 長期月綫圖清楚顯示, 16,250點會有強力支持,即使跌穿,頂多再跌千餘點,跌落15,000點應可守穩,除非世間的大國真正動武,在核武可毁滅全人類的背景下,個人不相信兩個擁有核武的國家會直接作軍事對抗,但可能打代理人戰爭,對股市都極為不利。

2.
恒指第一次升上30,000點乃200710月,恒指升至31,638點,其後爆發金融海嘯,恒指於一年後跌落200810月的11,015點,衹跌剩三分一, 十分慘烈[圖一]

 

 

 

 

 

 

圖一:恒生指數過去15年的走勢月綫圖

 

 

 

 

 

 

 

 

 

 


資料來源:AASTOCKS

 

然後經過十年的升升跌跌,恒指於20181月升上33,154的歷史高峰,由11,015升上33,154 ,大升三倍,上升22,139點。由20181月反覆下跌,跌至今年1013日的16,389點,已經反覆下跌四年零十個月,跌幅巨大兼時間漫長。

以比例理論計算,前一個上升大浪共升22,139點,如果今番回落總跌幅的0.764比率,浪底處於16,240點,與本文上述所指出的16,250點脗合。各位看官留意,此中涉及兩個不同的量度方法,結果衹差10點,非常神奇!

3.
假設世間無熱戰,意指無大規模軍事衝突,衹有口水戰,互相威嚇,則跌市的底點大有可能於10月或11月出現。(自有紀錄以來,港股的最長一次跌市由197339日的1,774點,跌至19741210日的150點﹐歷時19 個月,跌幅達91.5%。如果今番由20212月的31,085點之回落,歷史重演,則跌市底將於11月出現)

 

應指出,過去三年恒指不斷更改成份股,每次季檢都有新股加入,其中最重要的改變乃不斷加入A股公司,以及其中的科技股。現時重磅的科技股基本上主宰恒指的升跌,其次為金融類。港股已漸大陸化,影響深遠。正因如此,恒指的走勢會否與2018年前截然不同,兩者不可直接比較,值得思量。

 

此外,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要打壓中國,令到很多中國企業的前景蒙上陰影,(起碼短期如此);更為嚴重的是,不少西方國家的基金不再持有港股,以配合政府的政策,此等因素嚴重打擊港股,股民不可不防,蓋坊間的股評鮮有提及其破壞力。

 

無論怎樣看,港股已跌得極殘。首先,以「均值回歸」理論看,1013日之16,389點已經跌穿360個月(30)的移平綫水平,後者位於17,887點。意指此時沽貨,在過去三十年平均價買入的股民,皆要虧蝕,誰人有興趣沽出?其次,由去年2月下跌至今,大市已反覆下跌一年零八個月,那些實力不足或恐慌者,早已減磅或清貨離市,不會到此時才沽出,此點從近月成交銳減可看到。

 

此外,中央政府希望香港的「一國兩制」成功推行,其中一個原因是要香港扮演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廣納全球資金。換言之,中央政府也希望港股正常運作。有理由相信,如果港股出狀況,中央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最後,從較樂觀的角度看,若然國際疫情稍緩,各國先後通關,全球的經濟將復甦,屆時即使中西鬥爭仍在,股市亦必有相當幅度的彈升,雖然未必是轉勢向上,但明年首季恒指彈升回20,00022,000點的區域,並非奢望。

上面第(2)點所用乃極長期的走勢資料,另一方面亦可以最近的一個大跌浪計算,此浪始於20212月的31,065點,以跌浪運行的時間計算,浪底最遲會於11月中出現。

4.
最後以今年的走勢分析,今年的高點為121日的24,966點,如果今年低點跌落16,240點,高低點波幅達35%,已經超乎一般的波幅,意指非常符合見底的要求。

綜合而言,年綫圖反映,跌市近底,跌落16,250左右,可開始放心吸入。將資金分注投入,以策萬全。

 

(202210 16日完稿)

2022年9月29日星期四

文章分享:政府應留意股市危機

刊於2022929(週四),《文匯報》財經版

 

今周一的拙稿指出,港股的大跌市底點有望於10月或11月出現,恒指跌至16,250將有強力支持,但在最壞情況下,恒指可能跌至16,000-15,000點範圍內。

 

港股受政治因素打擊

 

恒指昨以17,250點收市,或許正在向上述的目標滑落。港股深受政治因素所打擊,其中的細節無需詳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打壓中國,無所不用其極。

 

在本港上市的公司很多都受到制裁,其中某些重磅的科技股尤其嚴重;其次某些資源股如中海油(0883)被迫退市,電訊股的業務受到限制,可以說港股動輒得咎。一些股民已經完全撤出港股,只買賣外國股票。

 

一些資深的頂級金融界人士在友儕的私訊中指出,政府不應袖手旁觀,任由港股瀉下去。請留意,港股急瀉,對本港強積金及公積金的持有者有何影響,稍後公布時便清楚。

 

那些國際大炒家及一小撮人搭通天地線,一直放心沽空,因為壞消息接踵而至,此舉對普通的街外人極為不利。在如此環境下,政府的財金官員不應不聞不問。

 

為着公眾的利益,可以採取多項措施,如增加期指的按金,限制股份的沽空活動,徹查空倉是否一切合規等。在其他國家,當金融危機醞釀到危險程度時,政府都會干預。

 

政府於1998年亦曾入市打大鱷,特區政府不應再不聞不問,否則便是失職。

 

原文網址: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9/29/AP6334af2ce4b033218a6531f4.html

 

 

=附註=

「以年綫圖剖析:是否股災重臨」的文章正在售賣,衹要於102日或前繳款,下週一即可讀到該文。[訂閱網站:http://www.stocks-energy.com/?page_id=13338]

 

 

2022年9月28日星期三

 

特別短評:跌市進入最後一擊
2022年9月28日(週三),下午5時45分發表
 
大市於上週四跌跛今年3月低點18,235後,今天最低跌落17,184點,即再跌千多點。9月份的股市由頭跌到尾,高低波幅達12%!非常明顯,跌市進入最後一擊的階段。
 
多種指標顯示,跌市將於未來一兩個月見底,股民宜早一步制訂策略,抓緊機遇,作買賣用。
 
個人的「以年綫圖剖析:是否股災重臨」的文章正在售賣,衹要於10月2日或前繳款,下週一即可讀到該文。[訂閱網站:http://www.stocks-energy.com/?page_id=13338]
 
此外,由10月開始的核心文章將加強內容,增設一個模擬投資組合。此組合不設投資資金額,衹提供股票名稱及吸入價位,每週一刊出。
 
很多經紀行都設一週內有效的賣買盤,股民無需天天看價,到價便吸入,更為便利。
 

 

2022年3月21日星期一

文章分享:2022年復甦 還是二十年一大劫?

自國安法通過後,香港第二次回歸,改朝換代。港股二十年一大劫的宿命延續。危中有大機,請細閱下文。
 
                  *                 *                  *                  *                  *



 
文章分享:2022年復甦 還是二十年一大劫?
 
2021年恒指的高點為2月的31,084點,低點為12月的22,744點,年底以23,397點收市。去年高低點俱比前年之29,056點及21,696點為高,但由於去年形成先高後低,因而收市指數比前年之27,231點回落3,834點,即下跌14.1%。
 
2022年的市況如何?可開宗明義指出,除非今年繼續出現翻天覆地的政治或金融風暴,否則2022年應為港股的復甦時期。根據個人所編製的年綫測市系統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升跌韻律,亦即每年高低點出現的時序,今年的恒指極可能形成先低後高,意指年底收市指數將上升,高於去年的23,397點。
 
自1970年恒指有較詳盡的統計資料以來,過去52年凡連跌兩年或三年的時期,都有特殊事件發生,尤其是連跌三年更為轟動。
 
1) 1973-1974年連跌兩年,港股出現第一次股災。2) 1981-1982-1983連跌三年,中英談判1997年後香港的前途,風雲變色,1984年草簽聯合聲明後,局勢才定下來。 3) 1997-1998連跌兩年,香港回歸中國兼遇上亞洲金融風暴。4) 2000-2001-2002連跌三年,科網股爆破及沙士疫症,一片愁雲慘霧。5) 近期2020-2021年連跌兩年,實乃源於2018年花旗大統領川普之挑起貿易戰,其後演變成中西衝突,以及新八國聯軍圍中土的大場面,由2018至2021形成「跌升跌跌」,四年跌三年的慘況,香江正處於一個新的改朝換代時期。
 
今年的高點會處於那一個水平?根據年綫圖上,每年的高點由最高水平依次而下排列,自2007年迄今15年,把最高水平的8年表列出來[表一],有強烈理由相信,2022年的高點起碼會升回29,056至27,615的區域內。無獨有偶,坊間很多大行預測今年的高點就在此範圍。
 
 
 
個人的測市系統內,有多種指標可探測今年的高點,經詳細分析後,推算的結果與上述簡易的目視法,相差無幾。測市幾十年,很多老手都了解,簡單的指標最實用!
 
其次,今年的低點可能在那個水平?套用上述的同一個方法,表列過去十年年綫低點最高的數字,亦為由高至低排列[表二]。非常明顯,過去十年有六年的低點在21,182點之上,七年在20,556點之上,衹有三年跌落19,000-18,000的水平。
 
 
 
套入「均值回歸」理論的長期移平綫看,目前恒指的180個月(15年)的移平綫位於23,488點,228個月(19年)則位於21,430。上述數字反映,如果2022年低點處於23,488水平,大市已跌回過去15年均價的估值,若然跌落21,430的水平,更跌回19年均價的低殘水平。
 
要做務實的測市,除却眾多走勢指標外,還需看股票的估值,是否偏高、偏低還是合理。一些九流的專家拿著某套理論(如波浪理論),不理現實,作出種種荒唐的預測,衹會留為笑柄。從估值看,港股已處於合理(如果今年經濟遇上大問題)至偏低的水平(若然今年經濟無大礙),因而可推算到2022年的低點不會跌穿前年的21,696點。
 
此外,由於今年低點的水平已探測到,而今年多數會形成先低後高,那末根據年綫圖每年高低點的波動幅度,即可推算出今年的高點水平,並且與上述第一個方法的結果比較,看看兩者脗合與否。
 
今年迄今的低點為1月的22,907點,雖然時間尚早,但不排除此為今年低點。當然如果市況較淡,遲些恒指可能跌回22,000點,以至去年低位的21,696,才正式向上找尋全年的高點。一年高低點的波幅通常在26%至30%之間,下表列出好淡市況的數據。
 
 
 
此方法的推算結果,與第一個方法十分脗合,即使從偏淡的角度看,今年的高點亦會升回27,337點的水平。倘若市況穩好,高點更可升回29,000點之上。
 
在最糟糕的境況下,今次會弄到如1981-1983及2000-2002年一樣,連跌三年,那末2022年仍會再跌,呈現先高後低的敗局,果如此,則今年的高點多數無法升越26,800點,根據波幅26%及30%計算,今年低點將分別跌落19,832及18,760點!即跌回2013年的水平。
 
倘若後面的情景出現,則過去四十年港股遇上二十年一大劫的厄運:第一劫,1981-1983年中英談判「1997問題」,中國決定1997後收回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第二劫,1997年香港回歸,旋即遇上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爆破,其後2002年爆發沙士疫症。第三劫,2018年美國對中國挑起貿易戰,其後衝突全面擴闊,迄今未有緩解的跡象。是否有二十年一大劫的宿命呢?
 
個人的測市系統內,其他探測一年高低點的指標,如一年高點及低點與早一年高低點的距離,以及一年高低點與早一年收市指數的距離,所計算出來的結果,與上述的預測基本上脗合,這裡不列出數據。
 
個人不認為今番會形成連跌三年,意指2022年並非先高後低,而是先低後高的上升年份,港股將復活。
 
其他大行如何看今年的港股?
 
基金大都對今年的股市滿腹狐疑,不敢看好[表四]。個人根據一己獨創的分析系統,看得較樂觀。除非中西爭拗最終演變成大翻枱,雖非開戰,(在核彈存在的今日,無人敢打核戰),但經濟全面割裂,才會搞出新一個連跌三年,香港重複二十年一大劫的厄運。
 
 
 
(於2022年1月完稿)
[原刊於《信報月刊》3月號,「張公道投資智慧」專欄]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文章分享:國泰原油對沖大敗家 政府宜問責

國泰最近陷入財困,後來獲得政府出資拯救。國泰面臨多年的虧蝕,管治上可能有問題,例如,前些年油價平穩之時,公司仍年年做對沖,而且對沖數量比其他國際油公司大,因而招致巨額虧損。政府宜藉此契機向國泰高層了解箇中原因,一眾尊貴的立法會議員,亦應留意上述問題。
 
      *          *           *         *           *            *
國泰原油對沖大敗家 政府宜問責
原刊於《信報月刊》2020年7月號,「張公道投資智慧」專欄
 
港府今次出手拯救國泰,性質上為過渡性資金,恍如買入國泰的債券作收息用,最終可連本帶利收回資金。但政府注資後,是否應與國泰的最高層檢討一下公司的管治問題?其中一項早已引起筆者注意的是,國泰多年來在原油對沖上每年數十億元計的巨額虧損。
 
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亦為國際航空樞紐之一,航空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中以國泰(00293)為本港航空業的橋頭堡,佔了本港每年航空的57%客運量以及41%貨運量。港府不可能讓國泰倒閉,自不待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飛機大規模停飛,各地的航空業經營環境變得異常嚴峻,國泰最近亦陷入財困,公司日前宣布資本重組計劃籌集390億元,其中包括政府透過「土地基金」出資273 億元,以及供股集資117億元。
 
政府出資的273 億元中,涉及認購195 億元的國泰優先股,以及提供78 億元的有抵押貸款。買入此等優先股,政府將享有優厚的利息回報,料將高於過去6 年「土地基金」3.7% 之年均回報;同時預期國泰將於5 年內完全贖回該等股份,因為第六年起利息非常高。
 
供股方面,國泰將以每股4.68元、按11 供7 的比例供股,較停牌前的8.81 元大幅折讓46.8%,如此大比例、大折讓的供股,猶如替持有該股的股民「飛了髮」,就算不供股,手上的股票實際上亦貶了值。無獨有偶,2009 年3 月,滙控(00005)宣布以每股28 元、每12 股供5股,集資1380億元,較停牌前的56.95 元大幅折讓五成,令一眾持有者欲哭無淚。
 
國泰完成今番供股後股權分布為:太古佔42.26%、國航佔28.17%、卡塔爾航空佔9.38%,港府則佔6.08%。
 
整體而言,上述的安排尚屬合理,政府今次出手拯救國泰,性質上為過渡性資金,猶如買入國泰的債券作收息用,最終可連本帶利收回資金。但政府注資後,是否應與國泰的最高層檢討一下公司的管治問題?其中一項早已引起筆者注意的是,國泰多年來在原油對沖上每年數十億元計的巨額虧損。
 
燃油是每間航空公司最重要的開支之一,若在油價大波動之時,做對沖以鎖定油價,或可收穩定燃料開支的效果。惟此中涉及兩大問題:何以在過去油價相對穩定之時,國泰仍然做對沖?為何國泰的原油對沖數額往往高於其他國際航空公司?
 
宜從石油市場的基礎因素作分析,請留意以下三點:
 
其一,回顧油價的歷史走勢。2008至2009 年國際油價翻雲覆雨,先於2008 年7月飆上147美元的歷史高峰,及後金融風暴爆發,觸發油價急挫至2008年12 月的32美元。直至2009年環球經濟開始復甦,帶領油價從低位翻了1.5 倍,並於2009 年10 月重上82 美元。自2010 年起,除2016 年及2020 年外,油價大部分時間並無大波動,參看每年的高低波幅便清楚〔見表〕,例如,2011至2013年,油價相對穩定,年波幅在35% 以內;2014 至2016 年的三年則較波動,年波幅分別為-51%、-46% 及+109%。2017 至2019年,油價又回復穩定,大部分時間在42至77美元之間遊走。總括而言,2008 至2020 年十三年間,只有4 年屬大波動年份(年波幅達80%以上),其餘大部分時間皆處穩定水平,那麼航空公司真箇有需要年年做對沖嗎?

其二,探討本港的航空燃料供應。航空公司所耗用的為航空煤油(jet fuel),其性質近似火水,但前者需要非常潔淨,不能含有雜質,因它是供噴射機的引擎用,若然含雜質,可引致嚴重問題。
 
香港現為世上三大加油中心之一,每年耗用大量航空及輪船加油的石油產品,以2018 年為例,本港航空煤油的銷量為84.4 億公升,輪船加油的銷量為124.4億公升,兩者總銷量為208.8億公升,相當於本港油品總銷量的81.7%。
 
目前本港的煤油主要有三個來源地,分別為:77% 來自中國大陸,11.9%來自台灣,以及7.5% 來自南韓。一直以來,本港的煤油供應非常充裕,國泰每年做對沖,可能有其他考量。
其三,窺探期油市場的本質。真正的油品採購與買賣期油是兩碼子的事,航空公司所耗用的是航空煤油,而期油市場是用來對沖原油(crude oil)價格用,而非航空煤油,那麼航空公司緣何要買賣原油期貨呢?
 
期油市場主要有兩大功能:1)讓一些大石油買家如航空公司做對沖,以便調控未來的燃料成本,務求減低營運風險。2)一些大經紀行或炒家,以此作為對賭的工具。現貨油市場與期油市場的性質截然不同。現貨油市場涉及真正的石油貿易,石油買家可透過經紀下單買現貨油,該等石油可能已在運油輪上;期油市場則不同,幾乎99%的合約皆不涉及實物交收,如真有交收,亦只限於美國本土之內,但為數甚少;反映絕大多數期油參與者乃以賭博為主。
 
一直以來,期油價格基本上由一些國際大勢力所操控,它們把油價舞高弄低而圖利,因此才會出現今年5 月美國期油以負油價結算,以及爆出中國銀行一款與美國期油掛勾的投資產品「原油寶」,因未能及時為客戶平倉或轉倉,令一眾持有好倉者需倒貼巨款才能脫身的事。
 
根據國泰今年3 月的公布,目前公司的燃油對沖比率達四成,平均對沖價格為每桶65 美元,若以現價每桶13 美元計算,潛在虧損達80%!問題是國泰已因原油對沖虧蝕經年,何以這麼多年,公司的最高管理層仍無人嚴肅認真地研究箇中原因,徹底檢討該事項?政府今番注資,宜藉此機會,向國泰高層反映上述的管理問題。
 
(於2020年6月16日完稿)

2020年7月14日星期二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文章分享:投資憑常識 低吸石油航空股

此文談及港股及投資策略,至今仍有價值。
    *        *         *         *          *          *          *
投資憑常識 低吸石油航空股
原刊於《信報月刊》,2020年6月號,「張公道投資智慧」專欄 
作投資切忌失卻常識,誤信詭辯。疫情一退卻,經濟重開,航空業便復甦,這個世界能夠無飛機而運轉?同理,未來二三十年石油仍將為最重要的能源,國際油價能長期企於目下這個價格,一個全行業虧蝕的價格?
港股自今年1 月20 日的高位29174 點回落,最低跌至3月19日的21139點,兩個月大跌8035 點,跌幅達27.5%。今年的高低點是否就在此一範圍內,目前無人知道。
從年線圖看,一年高低點的波幅達27.5%,已可滿足一般的要求,但一年的高低點於兩個月內出現,卻十分罕見!換言之,在今年餘下的時間,恒指大有可能向上升越29174 或向下跌穿21139,令到高低點出現的時序拉闊,符合一般年份的韻律。
此外,近月由3月21139點開始的大反彈,最高僅彈升至4 月29 日的24855 點,反彈3716 點,等於反彈前時跌幅的0.462 比率,反彈浪運行的時間僅得1 個月10天。有強力理由相信,大反彈仍未見頂。〔圖一〕



反彈料見25156
一來彈幅太細,經過天崩地裂式的下瀉,無論如何最少會反彈跌幅的0.5 比率,那末恒指將見25156 點;反彈跌幅的0.618及0.764比率,恒指可分別升至26105 及27278 點。換言之,目前彈幅太細,反彈應未見頂。
二來反彈的時間衹為時六周,不符合一般大反彈運行時間的條件,後面應有高點出現。若然將上述年線圖的訊號及反彈幅度及時間合併來看,投資者會感到迷惘,後市是升還是跌?
由於客觀環境惡劣,中美爭拗、肺炎及經濟停頓,香港加上政治抗爭事件,理性一些看,港股似不具備上升條件,反而予人隨時會再下瀉的感覺。因此,不少分析者覺得,反彈可能已完結,說不定又再下滑。
個人並不如此悲觀,請留意:3 月的21139 點肯定為一個重要的中期甚至長期低點。這個經過恐慌性拋售,以超龐大成交做成的底部,通常乃是跌市的第一個底,這個底不會再輕易跌穿,除非又爆出驚世的政經大事件,例如大國在軍事上開戰,或各國解封後,迅速爆發第二波疫情,而且比第一波更恐怖。
前已指出,大跌市的底部常以雙底或三底組成,雙底即高低腳,如恒指於2008 至2009 年金融海嘯時一樣;三底可能為頭肩底,如2011 年歐債危機時的港股。形成整個底部是需要時間的,可能為半年,亦可能為九個月,甚至一年。現時距3 月19日只得兩個月,時間尚早,大市有一段時間在底部的區間上落,消磨股民的意志,大戶則張開大袋,密密收集。
以均值回歸理論看,恒指處於21139 點時,已經跌回17 年移平線的水平(21228 點),非常低殘,P/E 極低,甚具吸引力。以平常心看,除非香港陸沉,股市還能再跌多少呢?跌至17年移平線,意指自2003 年1 月入貨的股民,平均而言已經無錢賺,試想還有多少人願意沽貨?亦即股價十分低殘,長線投資者可開始分段吸入。即使以5 月18 日的收市指數23934計算,仍然處於十年移動平均線之下(23976 點),反映當日買貨平於過去十年的均價,應不會吃大虧。
未來數月股市於底部上落
應留意的是,如果世界各國解封後,疫情受控,不再爆發廣泛的新二波疫情,則各國經濟可以迅速復甦。事緣各國政府都欲重振經濟,以解民困,亦拯救政客們,人民水深火熱,無法維持生計,政局怎會安穩?分析者切勿忽視此點,否則可能被殺個措手不及。
現實點看,近月的困境所引來的後遺症也不可能於短時間內完全清理,因而未來數月股市於底部區域上落,完成整個底部才轉勢向上,亦屬合理。
現轉而談談一些近期熱門話題。畢非德沽清航空股,是否代表該類股份已無前景?同樣道理,在油價跌返1970 年代的水平時,不少人唱淡石油股,誤以為石油已經無前途,世間不再需要石油,可再生能源將滿足能源需求。
作投資切忌失卻常識,誤信詭辯。疫情一退卻,經濟重開,航空業便復甦,這個世界能夠無飛機而運轉?〔圖三〕同理,未來二三十年石油仍將為最重要的能源,國際油價能長期企於目下這個價格,一個全行業虧蝕的價格?〔圖二〕
從「均值回歸」平買貴賣的理論看,此刻正是吸入航空及石油股的最佳時機!為求穩健,可先吸入一半,到有跡象真正轉勢向上之時,再吸入一半。
對整體大市的看法也是一樣,近日基本上無專家建議股民趁低入貨,倒是有些人看恒指會跌落18000 點,以至16000 點,才完成跌市。
據筆者四十多年的投資經驗,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如果將來不幸恒指真跌落18000 點,此等專家一定會看15000 點,亦即不宜入市。輕信此等言論,閣下一定買不到便宜貨。
到跌市真已見底,恒指上升之時,散戶便不甘心「高」追,因為見過更平價,結果錯失黃金機會,閣下可捫心自問,有無此種慘痛經驗?
總括而言,利用「均值回歸」平買貴賣原則,股民現時可動用部分資金,入市撿平宜貨,要躬身力行才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