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各位留意目下的油價為每桶48.82美元,美元兌人仔價為6.7268,去年大行如何預測?
人民幣波動而非大跌 周全浩
原刊於2016年12月1日,《文滙報》評論版人人都說人民幣將持續貶值,如「天下第一大行」高盛日前發表報告預期,至201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將跌至7.3,其後兩年則分別跌至7.6及7.65,給人印象是人民幣將跌跌不休。
一些大經紀行或國際金融機構,經常透過傳媒發表報告,炒作消息,唱好或唱淡某些股票、外匯和商品,愚弄街外人,從中賺取厚利。國際大行技術高超,唱好或唱淡皆能漁利。
唱淡人民幣另有所圖
例如,美國德州油價由去年高價每桶90美元,急瀉6成至今年年初的每桶33美元。當時高盛指油價有機會下試20美元一桶。事實上,油價今年二月時只有數天跌穿30美元,其後反覆回升,從四月至今都在每桶40-50美元之間浮動。其間大戶可趁低買入好倉,油價回升又多賺一筆。如此類推,如今大行全面唱淡人民幣,又是否另有所圖?
平心而論,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後,逐漸與國際接軌,會與其他國際貨幣一樣,上下浮動,且具周期性,但長期走勢上,有「均值回歸」的特性。一些貨幣的升跌周期長,例如英鎊及日圓等,可反覆上升數年後,又從高位反覆下跌數年,升升跌跌,跌跌升升,周而復始。幣值經跌宕起伏後,將回歸長期移動平均價。
自匯改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2005年的8.2飆升了3成至2014年的6.1。過去一兩年只回落了14%,乃是幣值的正常調整,不是長期貶值的開始。人民幣如今已有相當幅度的調整,若說此後數年仍會繼續大跌,實不着邊際。世上任何資產的價格,即使下跌,一般不會直跌到底,中間必有反彈。
然而,人民幣現正在「走出去」,可能威脅到美元的主導地位,現時國際大行和傳媒一唱一和,大力唱淡人民幣是否別有用心,值得思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發表報告指,人民幣貶值,使大量資金外流,加上美債價格下跌,令手持不少美債的中國外匯儲備大減,過去一年蒸發了約1萬億美元,至本年十月錄得3.1萬億美元結餘,已接近「危險水平」云云,預期長此下去,中國經濟會有麻煩。但此乃一家之言而已。
人民幣「走出去」是戰略性國策,若要其他國家接受人民幣,並持有作為外匯儲備,中央政府會盡量保持人民幣處於穩定水平,以堅定市場信心,不會容忍人民幣大幅波動。必要時,中央政府可採取強力措施紓緩情況,如限制企業(尤其是國企)收購海外資產,限制部分貨品進口,以及堵塞民間資金外流的漏洞,如嚴查非法地下錢莊活動等等。因此,人民幣貶值的情況未必如評論般糟糕。
中央盡力保人民幣穩定
現時不少分析人民幣走勢的論者,既無「瞻前顧後」:這些論者只着眼人民幣近期下跌14%,但忽略了自匯改後人民幣反覆躍升了3成;又沒「左思右想」:這些人只見人民幣貶值對中國經濟所帶來的壞處,但好處如對刺激本土出口的作用等則隻字不提,明顯只用一邊腦袋思考,分析欠全面,結果往往錯判形勢。
綜上所述,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因素,日後將反覆波動。香港金發局某高層近日預期,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於明年將重上6.4水平,與西方論者的看法迥異,值得參考。
如果普通市民持人民幣數額不大,而且未來數年不急於用錢,可考慮不理市場的短期波動,繼續收息或持有其他人民幣資產(如房產等),無需將資金換回港元。
若然現時調走資金或沽空人民幣,等同與市場對賭,則存在許多未知數及風險。例如,早些年油價高企,國泰簽訂長期對沖合約,合約期至2019年,鎖定價格約為每桶90美元,不料近幾年油價大幅回落,大部分時間跌至每桶50美元以下水平,使公司被迫捱貴油,去年虧蝕逾80億元。可見,將資金作跨貨幣投資,實在有與市場對賭的風險。
大金融機構鼓勵普羅大眾將貨幣買買賣賣,其中賺差價及佣金,又可透過「坐盤」(用公司資金炒賣)賺錢,因而鼓勵別人轉出轉入,投資者宜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