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值回歸理論與金融風暴
原刊於2017年8月19日,《文匯報》評論版近月世界股市紛紛上揚,各地指數在上方大幅拋離長期移動平均值,所謂「高處不勝寒」,各位宜注意金融風暴重臨的風險。
目前期貨市場的未平倉合約數量十分大,包括香港及星洲市場,此等倉位大多着眼於港股及A股市場,持倉量之大,恍如大對賭。港股方面,大戶多集中買賣重磅股,即佔恒指比例高的股份,如騰訊、匯豐、友邦及建行等。A股方面,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如華夏滬深三百等,亦很多人買,因投資者憧憬在不久將來A股正式入摩後,吸引大量外資流入,股價有機會炒上。
美國股市亦炒至天價,標普、道指及納指等指數,在過去一段時間,迭創新高,並靠着高位區間窄幅上落,一直不肯下跌,人人都擔心美股將大散。此外,台灣股市亦創下20多年新高,歐洲股市也大幅炒上。
應指出,股市具有「均值回歸」的特性,即大升後必跌,大跌後必升,在長期移動平均值上下大幅波動。有時價格升得越快,在上方大幅拋離長期移動平均線的距離越遠,日後下行的幅度將越急越勢兇。過去數十年,每次股市狂潮後,皆迎來新一輪金融風暴。今趟狂潮後市又會如何發展呢?
而且,股市的運作是收集和派發的過程,價格暴升是大戶欲瘋狂炒上,伺機派發的結果。他日遇上特大的利淡事件,大資金迅速撤離,將引來暴跌,港股及美股亦如是。揸升降機(即操控指數)的大戶,將大量沽出科技及金融股等重磅股,部分股價可於短時間內蒸發數成,令指數大瀉。請留意以下四大因素:
基金被迫追入成份股推升大市
第一,玩指數期貨等衍生工具者首當其衝,即便持有藍籌及二三線股份者也皆損失慘重。
第二,全世界的基金將大瀉,屆時大部分市民皆受影響,包括公積金和強積金的供款人,以及持有基金作投資者均蒙受損失,選擇純債券基金或純貨幣基金者除外,但數量少之又少,因目下大部分基金皆含有股票成份,只是比例或有不同。
此等基金多交由基金公司打理,但此等公司存在誘因,利用客戶的資金炒出炒入,若然成功,可分取豐厚花紅,如不幸失手,只是客戶的損失。只要業績沒有跑輸指數,基金經紀基本上不會有麻煩,亦不用為客戶的損失負責。因此,大旺市時,眼見恒指短期內大幅抽升,一些早前未及入市或持貨量低的基金,擔心業績跑輸大市,被迫追入恒指成份股,令大市升得更凌厲,與目下的情況相似。
與此相關的是,由於騰訊、友邦、匯控及重磅內銀股佔恒指比例甚高,基金投入資金於股市,必買此等股份。即使是吸入ETF如盈富等,亦是變相買入此等股份,於是令到騰訊及友邦等越推越高。這亦等同美股指數受蘋果、面書、亞馬遜及谷歌等若干隻股份所壟斷,間接形成整個社會皆追入此等股份,內裡大有不合理的地方,各位可深思。
第三,股市大瀉必牽涉其他環節,有機會引發金融市場大動盪。例如一些供樓人士,若於股市暢旺時向銀行借貸炒孖展,一旦股市大散,可能會影響他們供樓的能力。又如,以股票作抵押貸款做生意者亦會損手,屆時銀行及金融業皆受打擊。
第四,有能力引爆股市暴瀉者,唯有美股,證諸以前歷次股災,如1973、1981、1987及2008年等災難,皆由美國的金融市場掀起大動盪所引發,因為美國為舉世經濟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只有它才有足夠的影響力震懾全球金融市場。今番基於均值回歸理論所導致的潛在金融風暴,亦必由美國開始,然後擴散開去。若然能夠軟着陸,那將是全球之福。